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复制并不是最好的互联网产品策略

编者按:本文由Bannka 联合创始人Dennis Chu (@dennisatbannka)供稿。[创业说]是36氪推出的创业者交流分享的专栏,如果您也是互联网创业者之一,欢迎来这里分享你的经验、表达你的观点。

本文是针对中国互联网业界的拷贝之风的一些个人思考,我想说的是,拷贝不是唯一有效的、没有代价的策略,我们实际上有更好的替代策略,人们很容易模 仿成功的榜样,如果要提到中国互联网的榜样,我必须说到豆瓣,豆瓣也许是唯一没有抄袭外国产品,保持独创的优雅,又享受成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我想这个榜 样给大家的启示是:不拷贝也是可以成功的。

拷贝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相比自己构思、建造原型、验证测试、改进产品的漫长过程而言,是一个相对容易的办法,而且似乎包含更少的风险,因为产品已经被市场验证和接纳,所以毫不奇怪,很多中国初创公司选择拷贝。

但是让我们面对现实,拷贝的代价同样巨大:

当你克隆一个东西,你切除了思考的时间,而这是必须的功课,借助于此,你获得宝贵的洞见和对市场/用户的深入理解;拷贝的时候,你可能做对事情,也可能做错事情,但是无论是对错,你都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怎样避免错误 你会遇到很多“同胞兄弟姐妹”,用户可以选择用你的“兄弟姐妹”,而不是你的产品 当你拷贝的时候,你别无选择,因为放弃思考,你只能跟随你拷贝的对象,他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整体策略的一部分(a synergy),必须协同才能发挥效用,但是你不知道,你只能一步一步跟随,不是你的用户驱动产品,而是你的拷贝对象驱动你,而如果你选择同时听取用户 的声音,并且追随拷贝对象的脚步,你常常发现自己人格分裂,陷入困境 当你拷贝的时候,你也很可能被别的产品的优秀之处所吸引,你很可能被诱惑在自己的产品中“荟萃天下精华于一炉”,并且祈祷你会造出全天下最棒的产品,不幸的是,这很少发生,好加好常常产生很糟糕的结果 你需要不断地发明新理论,向公众说明你的行为不是“拷贝”,而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坏消息是人们可能并不买账,他们心里还是认为你就是拷贝,当然你心里明白他们是对的 当你拷贝一个美国或者外国的东西,你基本上失去了成为一个全球公司的可能,你能想象校内去开始英文服务吗?或者腾讯为全世界的人们所使用? 你的名声在部分人中很糟糕

摆脱这些困境的方法很简单,想你的用户,不要想你的“对手”,世界很大,容得下很多很多不同,但是同样伟大的产品和服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