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全线布局之后,新的盈利增长空间在哪里?各业务板块如何都做到最优?快速发展中的短板如何补上?如何构建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对这些问题,马化腾早已有考虑。马化腾表示,下一个十年,腾讯要由“跑得较好”变成“跑得最好”。
从“什么火,做什么”到“做什么,什么火”,腾讯已被视为后发制人的成功典型。腾讯今天非常成功,它的商业模式是马化腾一天想出来的吗?肯定不是,QQ最初就是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但这个聊天工具迎合了用户的需求。把用户作为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是马化腾成功的法宝。
马化腾曾表示:在中国,即时通讯是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基础应用,腾讯既往的成功是将即时通讯平台化的成功,而未来的成功将是把即时通讯社区化的成功。他还指出了OICQ(后更名为QQ)胜利的原因:这个东西排他性很强,一般人只要用了一个,就不会再用第二个同类产品。因为不同的OQ之间是不兼容的,你在这个OQ里交到的朋友,在另一个OQ里就找不到。这样就导致一个结果,QQ用户越滚越多,最终把竞争对手的用户群也“席卷一空”。
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任何终端、任何接入方式,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腾讯就提供给他们什么,或者自己创新,或者迅速复制已有。
随着QQ的马太效应不断放大,马化腾已不自觉地成为互联网业的众矢之的。除了盛大、网易,还包括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更包括一大批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巨头们的对抗还在继续,众多小公司或被腾讯收购。2010年6月29日,新浪网总编陈彤以“老沉”为名发布了一则微博,指责“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所指很明确,这条微博很快被转发了500多次。
马化腾也表示:现在我们要踏实一些,不能把所有领域都囊括进来,重点是围绕用户群挖掘新的商机,当然,也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断地尝试,哪怕五个尝试有四个失败,也是值得的,关键是要适度,是要用更聪明的方式去探索新的商机。在未来,我们会提出更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通信、娱乐、商用三大领域的拓展。这三个领域已经非常大了。
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扩张,这也是马化腾在战略角度上的考虑,因为他开始慢慢感受到腾讯的用户群体在不断壮大,所以腾讯要用各种新的应用保证用户将来都要长远地留在腾讯中。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中国网民能够大幅度增长就靠2007到2010年,再过三年用户就基本圈完。未来三年用户数增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做到怎么吸引用户不是说用一板斧,一个应用就圈得住的,竞争很激烈,所以需要做各种周端的黏合式整合应用才能吸引住新增用户,很多情况下要靠赢利手段,流量转化为收入和赢利,肯定也不能等到以后再做,这两者是并不矛盾的。
中国绝大部分80%都是消费者收费服务,也就是娱乐。而欧美基本上是以信息为主的企业付费服务。他们的很多产品的前瞻性,是不可比的。所以说我们不可能像微软和Google那样,仅仅靠一个软件或一种服务活着。
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当用户流失的时候,这些业务都可以叠加,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有很多人说我不专心。其实,了解当时情况的人知道,对于即时通信业务,用户90%的基本需求我们都已满足了,必须得想别的招儿,否则就是等死。与其等死,还不如到处找一找,或许还能抓住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如此解释马化腾的这一步战略:“变花样,在经济学上就是增加品种。互联网增加品种,既可以获得较高附加值,又不打价格战。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化腾的玩法,道行在经济学上最深。虽然他自己可能不懂经济学。腾讯的特殊性在哪里呢?我们在新增长理论中,可以进一步分出两个分支,一个支持规模报酬递增,一个支持范围报酬递增。腾讯属于后一种情况。范围可以替换为品种。范围报酬递增是指,当共享基础设施时,品种越多,成本越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