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

商品价格虚高 团购网价格优势底牌不在?

提到团购网站,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低价、便宜。国内团购市场发展到现在,已有超过4000家团购网站诞生,并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购物生活。而这些网站无一不在强调自家商品的低价优势。

团购网站兴起之初,大部分商品都以4-6折的降价幅度出售,个别商品甚至低至1-2折。瞬时间各类团购网站人气爆棚,极少有销售不畅的商品存在。但近段时间我们发现,团购网站所标榜的部分低价商品相对于市场价来说,已经不再具有价格优势,甚至还要高出不少。

团购价为何高于市场价?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目前一些团购网站打折出售的商品与淘宝网上同类商品相比,不但没有便宜,甚至还高出10%左右。这些售价虚高的现象在电子、电器产品和旅游优惠券两个领域表现的最为明显。

我们在嘀嗒团和满座网站上都看到了一款原价76元的“吉星2.4G 6D无线鼠标”,这款鼠标在两家网站上标价都是39元。但是,淘宝网上的同类商品标价却普遍介于34-36元之间,比团购价要低上最多5元。

clip_image002
吉星2.4G 6D无线鼠标在嘀嗒团网站上标价39元

clip_image003
而淘宝网上的同种商品售价最低仅为34元

曾有媒体报道称,淘宝价格比团购价格低是因为淘宝店主利用邀请好友返利的机制来获得差价,进而能够得到比团购更低的价格。但我们所举出的几个案例中,淘宝卖家均能够援引成交记录表明这个价格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

另外,一款九阳 JYL-B060料理机在团宝网的售价为139元,而在淘宝网上最低92元,普遍售价维持在120元上下,相差最高47元之多。

clip_image005
九阳 JYL-B060料理机团宝网的售价139元

clip_image006
九阳 JYL-B060料理机在淘宝网售价最低92元

再看旅游优惠券的例子。在包括聚乐淘、F团、全品团购网、易训网等众多团购网站,一套2011年北京森林生态游览年票的售价基本在80元-98元之间。而在淘宝网,这套年票的售价则在60-65元上下。最多竟有38元的差距。

clip_image008
团购网上一套2011年北京森林生态游览年票的售价在80-98元之间

clip_image009
而淘宝网上的售价最低仅为60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难发现,团购网站在经过最初的低价“倾销”之后,已经开始偷偷打起了小算盘。个别商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的背后,难道是团购网站开始整体“走高”的开始?

团购价格虚高乱象能走多远?

事实上,除了实际售价并不便宜之外,团购网站上标注的的商品原价也有虚报的嫌疑。

在此之前,团购网站商品标价虚高现象已经为业界所关注。今年3月,央视曾就这一问题做出专题报道,曝光了部分团购网站的虚假低价行为。比如在某团购网站出售的鲜花与实体花店售价相差无几,但团购网站的所标出的打折前原价竟高出几倍有余。

一位业内人士也曾承认团购网站确实存在标价虚高的陷阱,他说:“一些团购网将一件商品原价标得非常高,然后再打一个很大的折扣,而事实上它的真实售价比市场原价优惠不了多少。”就比如一件衬衣的市场原价为100元,团购网站往往将其原价标为500元,然后以2折也就是100元的售价售出,事实上消费者在所谓的折扣吸引下千方百计购得商品,却并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

要知道,团购网站上每件商品的原料和售价都是不透明的,作为消费者,很难知道其成本到底是多少,市场定价又该定在多少,因此这些都只能是商家和团购网站说了算。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团购之所以如此热情,也完全是因为可以借机买到比市场价便宜很多的商品,打折和促销手段往往最能俘获消费者的心。而团购网站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一心理,大打所谓的促销牌,其实背后暗藏猫腻。

隆文互动营销研究院院长于明认为,团购用户的心理决定了现象的出现,团购网站的无序混乱竞争,让这种现象不断的恶化和延续。如果在没有明晰的法律出现之前,这种现象会一直存在。

而回过头来看,团购模式的实质本应该是薄利多销,以低价赢得市场认识度,从而笼络消费人群。要实现这一实质性目标,低价是最起码和最基本的前提,比市场价更低才能真正聚集人气,吸引消费者。

目前存在的这些团购商品高于市场价和报价虚高、虚假打折的现象,可能短期内会为网站带来收益,但时间一长,消费者自然会察觉到背后的猫腻。于明认为:“这种行为仅仅仅属于个别网站的短期现象,价格是目前团购网站目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丧失了价格优势,很快会被电子商务网站取代。” 这也就是团购网站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后所必然付出的代价——逐渐失去用户,并最终失去收益。

苹果净利润已超越微软 成名副其实科技业霸主

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市值在去年5月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2010年第三季度,苹果的营收超过了微软。今年第一季度,苹果的净利润也超过了微软。苹果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2011年3月26日的第二财季,苹果的净利润为59.9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6.40美元,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

2010财年第二财季,苹果的净利润为30.7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3.33美元。苹果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78.7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9.79亿美元。苹果第二财季营收为246.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35.0亿美元,其中国际营收占59%。
而微软周四发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在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第三财季,微软营收为164.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运营利润为57.0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净利润为5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
目前,苹果近半数的营收都来自于iPhone。但是在智能手机市场,微软没有丝毫的力量同苹果进行竞争。即便是与诺基亚签署合作协议,能够让Windows Phone的销量达到数千万部,微软也只能从每部手机中赚取15美元至20美元,而苹果每部iPhone都能够获得数百美元的利润。
不过观察苹果和微软的财报,会发现微软的一项财务指标仍然领先苹果:利润率。微软当前净利润所占营收的比例为32%,而苹果为24%。对于一家硬件公司而言,能够取得24%的利润率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对软件公司而言,只要产品开发工作完成,每一个销售出去的产品都是纯利润。从这一点来讲,微软仍然主要是一家软件公司。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httpwatch Professional 7.1.37 with httpwatch.lic crack 下载!

如假包换,IE9,FF4下都跑起来了,大家可以尽情享用吧!

下载地址1:http://www.filesonic.com/file/834844594/HttpWatch%20Professional%20v7.1.37%20incl%20key.rar

下载地址2:http://www.verycd.com/topics/2890636

下载地址3:http://download.csdn.net/down/3229804/bacon1001

如果不能下载,请email给我,我直接发给你。

image

最近我所期待的三个软件下载:httpwatch7.1.38,flash builder4.5,Proxifier3.0

IE升级到9了,FF也跟进到4.0了,原来的httpwatch不太实用了,如果有最新版的使用当然是最好的了,可惜现在没有我能用到的版本。

flash builder是随着adobe cs5.5发布的,能够创建最纯净的air工程,中文版预计在5月份上市,看一看正版的价格,1w+。omg,虽然中国在玩通货膨胀,但是还是买不起。

proxifier是一款很不错的代理软件,可以很自由的让程序使用或者不使用代理,3.0应该有很多优化,可惜还在RC阶段。

以上三款软件估计我只有使用crack版本的了(只怪太穷),各自的开发者希望能够谅解。

美IT行业11起损失惨重并购交易:雅虎错失谷歌

美知名科技博客网站Silicon Alley Insider今日撰文评出美科技行业11起损失惨重的并购交易,其中包括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AOL收购英国社交网站 Bebo等。由于科技行业瞬息万变,很多过去看来英明的决策如今看来都愚蠢不堪。

以下是美科技行业11起损失最为惨重并购交易:

1.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

clip_image001

损失:5.3亿美元

当年新闻集团斥资5.8亿美元收购Myspace的时候,这被视为非常英明的一个决定,认为是老牌媒体公司的一次大胆尝试。但是由于Myspace内部管理问题,再加上Facebook的异军突起,Myspace停止增长,且用户人数急剧下降。新闻集团如果幸运的话,只能以5000万美元价格卖掉Myspace。

2. AOL收购Bebo

clip_image002

损失:8.4亿美元

AOL不止一次出现在名单中。如果说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 有一个好的开头,只不过是走错了,那么,则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释AOL对Bebo的收购。AOL收购Bebo时花了8.5亿美元,卖掉时换回1000万美元。

3.谷歌收购Dodgeball

clip_image003

损失:10亿美元或更多

Dodgeball是一款很受欢迎的“签到”应用,在被谷歌收购后被迫关闭。Dodgeball创始人丹尼斯-克罗利(Dennis Crowley)离开谷歌并创建了另一家创业公司Foursquare,可谓是Dodgeball 2.0。有报道称,Foursquare估值已高达5亿美元,如果谷歌想获取Foursquare,预计需花多倍价钱。而且还得看克罗利的意思。

4.谷歌收购Jaiku

clip_image004

损失:20亿美元或更多

还记得Jaiku吗?该微博服务曾经比Twitter 发展得还要快。为了与Twitter竞争,谷歌在2007年10月收购了Jaiku,随后将其关闭。如果谷歌当初不关闭Jaiku,也许该服务可以与Twitter一比高下。随后Twitter没有了对手,在2008年快速前进,目前该网站估值已经高达40亿美元,假设Jaiku只有Twitter一半,那么谷歌则损失了20亿美元。

5. Telefonica收购Lycos

clip_image005

损失:54亿美元

Lycos曾经如日中天,几乎与雅虎不相上下。在网络泡沫顶峰时期以54亿美元价格卖给了Telefonica,几年后仅以上百万美元价格售出。

6.雅虎收购Broadcast.com

clip_image006

损失:57亿美元

Broadcast.com曾被视为早期YouTube,然而当时观看网络视频的人并不多。只能说雅虎很不走运。

7.RealNetworks否定iPod创意

clip_image007

损失:数十亿美元

很多数人以为苹果iPod的创意来自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其实这一创意是由独立顾问Tony Fadell提出的,这个想法非常酷。他向RealNetworks推销了这一想法,但是被拒绝了。然后他找到了苹果,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8.雅虎错失收购Facebook

clip_image008

损失:500亿美元或更多

在谷歌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后,雅虎认为自己也应该来一个伟大的“2.0”收购。时任雅虎CEO塞梅尔与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走到了一起,希望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但是第二天雅虎股价遭遇重挫,塞梅尔认为自己买不起了。现在Facebook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不过,如果Facebook被雅虎收购,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9.雅虎没有收购谷歌

clip_image009

损失:1700亿美元

谷歌曾多次想把自己卖给雅虎,30亿美元时就有过一次。但是直到谷歌变得无比强大,很多人仍认为互联网搜索没有什么。如今,谷歌的市值已经达到大约1700亿美元。

10. AOL与时代华纳联姻

clip_image010

损失:1980亿美元

这可能是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交易,在最顶峰时,AOL市值达到了2400亿美元。如今,时代华纳市值大约为400亿美元,AOL大约20亿美元。

11.IBM获取微软软件非独家授权

clip_image011

损失:2200亿美元

当IBM希望推出个人电脑时,更看重硬件价值,而不是软件。微软也认为硬件可以商品化,而软件不能。所以当IBM让微软为其提供一款操作系统时,微软要求保留对操作系统的权利,并可以对其它厂商授权。IBM同意。如今微软市值达到2200亿美元。

探LBS在中国的几种可行模式

Lbs+商务社交

比如,我去参加一个业界盛会,参加会议的各种牛人、同行一大堆,我疯狂去发名片(或者我根本没带名片),最后名片发完了,还有很多想认识的人,LBS与社交网络深度整合起来,基于LBS地理位置,利用在同一地点参会的共同属性,与更多的人进行互动、交流、交换电子名片。并且线上可以长期的保持联系,维护关系。

LBS+生活信息服务

生活信息服务一般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同城、同区、同地点),传统的生活服务网站的信息架构为:信息类别>同城>同区>同地点>生活信息。生活服务与LBS结合可以打破传统的信息结构,自动识别地理位置,完全按地点展示信息即可。让用户获取信息更简单,更容易锁定目标。

比如,刚来北京,在望京看房子,我一个接一个的看,如果信息的发布与信息的寻找实时同步在LBS系统内,信息搜寻者可以按自己的标准筛选出此区域所有符合条件的信息并一网打尽。

LBS+优惠券模式

LBS实时同步周围优惠、打折券,使用者通过签到或把此信息推荐给好友等方式可获得优惠券的使用权,到商家处消费时,只要展示给商家已获得的消费券。

只要随机生成一个电子券,不需要短信的确认和回复,不需要打印纸质优惠券,节省成本。

基于地理位置的广告

广告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盈利模式,虽然互联网上用户对广告已经早有警戒,但广告还是个最基础的盈利模式,这块是不可忽略的。广告分为几种:第一种与商家合作,基于LBS地理位置推荐附近商家的广告;第二种与广告平台合作。

LBS+点评模式

餐馆、理发店、KTV等公共的、人们常去的娱乐场所消费时,对其服务进行实时点评,还可上传些图片,发表自己对产品及服务的感受,并建立好、中和差等级或者评分制度,让其他人能更简单的理解商家服务的好坏。建立热点图,在地图上直观显示不同评价的程度,比如红色越深表示好评最多 ,黑色越深表示差评越多。

这种评价的最大好处是及时性,人们对一件事是有一定热度的,这热度随时间变长热度逐渐下降,慢慢失去兴趣。通过手机发点评可以保持这种新鲜度,立即表达出对商家服务的爱与恨。

并可以第一时间与自己的好友分享,熟人间的口碑传播是价值最大化的、效果最好的广告形式,好友看见其评价可以立刻判断是否有去的价值。基于LBS的实时评价也可以给徘徊在周围的人以消费参考。

地图热点图可以给消费者一些消费引导,看看哪些值得去消费,哪些不值得。这也可以鞭策商家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LBS+导购模式

这需要LBS提供商对各个商家进行完整的评估,评估商家的服务、产品及售后服务等内容的水平,筛选出综合实力最好的、最受欢迎的商家,再基于地理位置推荐给用户。

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商家各项水平的评估,这也是最难的一点。

LBS+酒店预定

在外地出差,正和客户吃饭,晚上没地方住,打开LBS系统,实时显示周围还有剩余房间的酒店及房间价格。给用户最直观的、最方便的选择。

据了解以上有些模式已经有人在做了,此文仅用来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Adobe中国正式宣布中文版CS5.5 5月上市

4月22日消息,Adobe System中国公司今日正式向媒体宣布了最新的Adobe CS 5.5系列产品。应对智能手机、平板机带来的移动媒体革命,新版本专门增强了HTML5、Flash视频、移动和数字出版工具。同时推出的还有针对平板机的Photoshop Touch SDK以及三款iPad用Photoshop CS5辅助软件。

此次CS5.5的发布还标志着Adobe产品策略的重大变化。Adobe将改变之前18到24个月发布一款Creative Suite新版本的政策,每12个月发布一款中期升级版本(即x.5),仅对部分组件进行大规模升级,24个月左右再发布完整升级版本。

CS5.5对InDesign、Dreamweaver、Flash Professional、Premiere Pro和After Effect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可以帮助开发者针对Android、黑莓平板系统、iOS以及其他移动平台开发媒体内容。

同时发布的Photoshop Touch SDK可以让开发者制作自己的智能手机/平板机应用软件,专门用于与Photoshop CS5协同工作。Adobe将推出三款使用该SDK制作的iPad Photoshop辅助应用,包括Eazel、Nav和Color。

Adobe CS 5.5将在5月正式上市,中国区将在夏季发售。以下为个版本的建议零售价格信息:

CS 5.5Master Collection简体中文版:25049元

CS 5.5Design Premium简体中文版:14644元

CS 5.5Web Premium简体中文版:13873元

CS 5.5Production Premium英文版:25049元

CS 5.5Design Standard简体中文版:10020元

除了直接销售外,Adobe此次还推出了新的订阅式购买模式,用户可以像订阅报纸杂志一样按使用时间购买创意软件。

张朝阳:微博和视频将成搜狐战略重点

在由GWC长城会主办的第三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2011)上,搜狐CEO张朝阳表示,微博和视频将成为搜狐未来的业务重点。

clip_image001

  张朝阳表示,搜狐的团队对移动互联网有很高的敏感度,目前基于搜狐视频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将首先发力移动终端上的视频应用。“其实我对手机上的视频应用不太看好,但未来平板电脑上的视频应用一定会成长起来”。

  而对于Web2.0的高速发展与普及,张朝阳称,搜狐一直在关注Web2.0的开拓,从最早的ChinaRen到搜狐在06、07年在Blog方面探索,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而今这个愿望都寄托在搜狐微博身上,“微博和视频今年搜狐的主打业务”。

2011年4月27日星期三

Facebook网站所使用的开源软件一览

Facebook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社交网络平台,该网站采用了很多开源软件,Facebook采用的编程语言包括:Java, Ruby, PHP, Python, Objective-C。 下面是Facebook正在使用或者贡献的开源软件详细列表和介绍:

  • Apache Cassandra套开源分布式Key-Value存储系统。它最初由Facebook开发,用于储存特别大的数据。
  • MySQL这个不需要在介绍什么了吧,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源数据库。
  • Memcached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的内存对象缓存系统。
  • Scribe旨在帮助Facebook处理服务器上的大量数据,正像Scribe网页所述“如经常访问Facebook,请使用Scribe。具体而言,Scribe就是一台服务器,实时收集用网站日志信息。
  • Thrift是一个可伸缩的跨语言的服务开发框架。Key-Value 存储服务器 Cassandra 就是使用Thrift作为其客户端API的。
  • FlashCache 是一个适合一般应用场景的MySQL缓存优化模块。
  • Hadoop并不仅仅是一个用于存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而是设计用来在由通用计算设备组成的大型集群上执行分布式应用的框架。
  • Hive 是一个基于Hadoop的数据仓库平台。通过Hive,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ETL的工作。Hive定义了一个类似于SQL的查询语言:HQL,能 够将用户编写的QL转化为相应的Mapreduce程序基于Hadoop执行。
  • Open Graph protocol 可让你的任何网页变成社交图谱。
  • OpenCompute - 一个开源硬件项目,提供高能效的数据中心。
  • Tornado web server 是使用Python编写出來的一个极轻量级、高可伸缩性和非阻塞IO的Web服务器软件,著名的Friendfeed网站就是使用它搭建的。
  • Varnish cache 是一款高性能的开源HTTP加速器,挪威最大的在线报纸 Verdens Gang使用3台Varnish代替了原来的12台squid,性能居然比以前更好。
  • 学习HTML5不可错过的10家国外网站

    HTML5 是近十年来Web开发标准最巨大的飞跃。和以前的版本不同,HTML5并非仅仅用来表示Web内容,它的新使命是将Web带入一个成熟的应用平台,在 HTML5平台上,视频、音频、图象、动画以及同电脑的交互都被标准化。对于广大开发人员和设计者,究竟该如何入手HTML5及获取相关的国外最新资源。

    以下是广大HTML5技术爱好者学习和参考相关技术不可错过的12家外网,它们或是采用HTML5技术开发出的案例,或是HTML5相关的学习资源,供国内的开发人员参阅。

    clip_image001

    (1)HTML5 Labs

    HTML5实验室,这里有HTML5标准、范型和应用规范的最新内容。

    clip_image002

    (2)HTML5 – Wikipedia

    维基百科对HTML5的介绍包括了它的历史、特性、与HTML4.01和XHTML 1.X的异同、HTML5的LOGO、参考资料、深度阅读及相关的链接等等。

    clip_image003

    (3)Apple – HTML5

    最新的苹果移动设备和每一款Mac,包括最新的Safari浏览器,都支持最新的HTML5、CSS3和JavaScript。这里有苹果关于HTML5的最新成果和案例。

    clip_image004

    (4)Youtube HTML5 Beta(需翻墙)

    YouTube上推出了HTML5视频试用,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参加。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受支持的浏览器,则可以选择使用HTML5播放器而不是Flash播放器播放大多数视频。

    clip_image005

    (5)Dive into HTML5 by Mark Pilgrim

    这是一本Mark Pilgrim写的介绍HTML5的畅销书籍,内容包括关于HTML5你不得不知的5件事、HTML5的历史、HTML5包含的元素、视频演示以及更多的使用技巧等等。

    clip_image006

    (6)HTML 5 Cheat Sheet (PDF) – Smashing Magazine(关于HTML5资料的PDF文档精华 )

    clip_image007

    (7)HTML5 Rocks(需翻墙)

    HTML5 Rocks的内容包括了HTML5的演示、视频、如何使用HTML5的API、基础进阶教程等等。

    clip_image008

    (8)World’s Biggest PacMan

    用HTML5开发出的在全球畅销的经典游戏。

    clip_image009

    (9)HTML5 Gallery

    这里汇集了用HTML5开发出的各种应用和演示。

    clip_image010

    (10)HTML5 Demos

    全球开发者用HTML5开发出的示范案例和演示。

    clip_image011

    张朝阳:新一轮互联网泡沫正在逼近

    互联网企业扎堆上市,业界担心出现新一轮泡沫。“中国概念股现在比较火爆,有点像1999年的泡沫时期,随便一个公司都能在美国上市而且获得很高的市值。”425日搜狐公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搜狐CEO张朝阳接受采访时,对时下互联网资本市场的狂热现状抛出泡沫论。这位经历了千禧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总裁兼CEO担忧,以中国概念股为主力的新一轮互联网泡沫正在向投资者逼近。

    clip_image001

    中国故事+美国模式席卷互联网

      从去年底的优酷和麦考林上市,到今年奇虎360上市广被关注,一场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风潮不断袭来。

      据信息时报记者了解,人人网和网秦已定下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日期,将分别在5月4日和5月5日正式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盛大网络也于4月19日宣布,已为旗下全资子公司盛大文学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IPO申请草案。

    4月21日,继人人网、网秦、盛大文学之后,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网也加入到拟上市公司的阵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拟融资1亿美元。

      加上此前盛传赴美上市的视频网站土豆网和下载软件迅雷,涉及多个领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排队等上市的景象,已构成了美国资本市场近期一道独特的“中国风景线”。

      在这些互联网企业中,几乎都在复制着“中国故事+美国模式”。优酷网就被美国投资人看成有数亿用户的中国Youtube;而即将于5月IPO的人人网则标签打造中国的Facebook的形象。

    “现在的资本市场就像1999年,当时,华尔街对互联网概念产生了狂热的想象,现在,华尔街又对中国互联网概念产生了狂热想象。”张朝阳表示。

      不看基本面只看概念

      张朝阳担忧,新一轮互联网泡沫正在向投资者逼近。

    “与1999年年末的区别是那时候资本市场对于美国公司的泡沫,这次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概念股的泡沫。泡沫的共同点是,都不太看基本面而是看概念。”张朝阳表示:“市盈率是最好的指标,但现在很多不盈利的公司市值很高,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去年底,当当网在纽交所创造出高达103倍首发市盈率。紧接着,尚未盈利的优酷网也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短短几个月内,股价翻了三倍。

      在张朝阳看来,疯狂的资本泡沫已经直接影响业务市场的竞争。

      虽然得益于门户、游戏持续强劲增长势头以及视频、搜索业绩狂飙成新动力,搜狐2011第一季度业绩全线飘红。但据张朝阳透露,以视频行业为例,很多电视剧变得模式化,都拍成30集,而且为拍这30集,很多剧情都不合理。“因为泡沫的存在,有大量的钱流动,就造成了这个现象。”

      张朝阳指出,由于资本过剩,导致视频播放平台和内容制造商谈价格时没有优势。“当你不愿意出更高的价格,竞争对手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这么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近期视频行业盈利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出现新一轮互联网泡沫和人们对于不确定因素过于乐观的心态有关。“人们喜欢不确定性,不确定给人以想象力。只有当泡沫破灭时,人们才会相信这是泡沫。”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美国十大最受员工喜爱CEO排行 乔布斯蝉联第3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企业员工评论网站Glassdoor.com日前公布了十大最受美国员工喜爱的首席执行官排行榜。结果显示,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阿兰·穆拉利(Alan R. Mulally)以98%的支持率居美国各大公司首席执行官之首。与去年的排名一样,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该榜单中继续位居第三位。

    Glassdoor.com是美国一个以职业互动为基础的社区网站,在这个网站上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在公司工作的心得、晒自己的工资等等。当然,上面有不少人会匿名共享信息,否则被老板发现了可不见得是好事。Glassdoor.com日前对美国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穆拉利获得了受调查员工98%的支持,从而当选最受美国员工喜爱的首席执行官。紧随其后的是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贝兰克梵(Lloyd C. Blankfein),其支持率为96%。乔布斯以95%的支持率位居第三。苹果员工对乔布斯的评价是:“摇滚明星般的产品和首席执行官。极具创兴的人,杰出的产品战略。”

    以下为十大最受美国员工喜爱的首席执行官排行榜:

    第一: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阿兰·穆拉利(Alan R. Mulally) 支持率:98%

    第二: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贝兰克梵(Lloyd C. Blankfein) 支持率:96%

    第三: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 支持率:95%

    第四:联邦快递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 支持率:94%

    第五:Costco首席执行官吉姆·塞内加尔(Jim Sinegal) 支持率:93%

    第六:Synopsys首席执行官Aart J. de Geus 支持率:92%

    第七:麦肯锡首席执行官多米尼克·巴顿(Dominic Barton ) 支持率:92%

    第八:爱德曼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爱德曼(Richard W.Edelman) 支持率:92%

    第九:宝洁首席执行官鲍勃·麦克唐纳德(Bob McDonald) 支持率:92%

    第十: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Paul S. Otellini ) 支持率:91%

    手里现金最多的全球十大技术公司,他们的下一步?

    Business Insider上周报道了全球手里现金最多的十大技术公司。你也许会对最后的第一名感到很惊诧。
    10. IBM。107亿美元。IBM2010年花了60亿美元进行并购,预计今年并购会更加积极。

    9. Oracle。119亿美元。Oracle过去十年经常大手笔并购,2009年收购Sun是其顶峰。最近几年Oracle的并购步伐有所放慢,原因之一是其已经拥有了从硬件、数据库到应用的完整垂直解决方案。

    8. 戴尔。144亿美元。戴尔估计会在云计算、存储和安全等方面继续发力并购。

    7. 任天堂。151亿美元,约合1200亿日元。估计任天堂会在游戏工作室和下一代console上有所动作,特别是在应对微软Kinect这类游戏的挑战上。

    6. 英特尔。168亿美元。2010年,英特尔有几个大手笔的收购,77亿美元收购McAfee,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的无线部门。但是该公司目前手里的现金仍然充足,而且公司致力于在移动领域多分一杯羹。不过英特尔CEO欧德宁说英特尔“没有所谓的并购战略”。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欧德宁的意思是,英特尔不像思科,以并购作为公司发展壮大的核心战略;而笔者的感觉则是,英特尔就算想这么干,也未必有思科和钱伯斯那套整合的功力,所以说“没有战略”也不为过。。

    5. 苹果。270亿美元。除了现金,苹果还有惊人的价值327亿美元的long-term marketable securities。这600亿都是流动性非常好的白花花的银子和银子替代品啊。不过苹果目前产品进展非常好,看不出在产品上并购的需求;股价表现也上佳,不需要动用现金来回购或分红。有可能的收购方向也许是苹果的广告业务。

    4. Google。350亿美元。2010年,Google并购了40家公司。2011年Google的并购节奏并不会放慢,而且会集中在其四个核心领域:移动、企业、广告,视频。当然,Larry Page同学新官上任也许会烧几把大火?

    3. 思科。402亿美元。思科一直是当之无愧的cash cow。思科和钱伯斯在搞收购整合上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不过最近几年其大手笔收购明显在减少,上一次大手笔是2006年70亿美元收购 Scientific Atlanta。思科最近公开承认其过去两年的发展有问题,今后会集中在其五个核心业务上发力,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Flip已经被砍,所以思科今后几年的并购目标多半不会放在消费领域,而会集中在其企业解决方案上。

    2. 微软。413亿美元。微软手里的钱袋永远都是深不见底。2009年和2010年微软明显放慢了并购步伐,公司高层的决定是,今后的新业务发展会采取 partner模式,比如最近的Windows Phone和诺基亚盟约,和2009年的Bing-Yahoo盟约。当然,这之前,2008年初对雅虎的求购失败和2008年6月陆奇加入微软主掌 Bing业务,也许是促使公司改变并购战略的原因之二。

    1. 中国移动。 445亿美元。对,您没看错,CMCC,中国移动通信。目前的并购战略?不明。

    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美国十大Web2.0公司背后的故事

    社会化网络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生意交往。通过这些社会化网络,家人和朋友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交流,物品可以通过网络出售,社交圈子可以不断扩大,新闻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而商家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与客户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沟通。

    社会化媒体无意正在改变着整个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前几天我们就这一主题发布了一篇关于全球每天访问量超过100万的社交网站的文章,这些网站当中有些靠的是多年的积累,而有些则是这几年爆发的增长。今天我们就来挑选10个广为人知的web2.0公司,道出其背后的故事,他们的诞生、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繁荣以及他们的衰退。
    01. Digg
    clip_image001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在2004年12月的某一天,有一个名叫Kevin Rose的家伙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让一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来挖掘出更多相关的内容,于是Digg就诞生了。虽然网站基础是“挖掘”,可是 dig.com的域名早就被Disney占有,所以Rose不得不采用了digg这样一个优点类似但又有点奇怪的域名,也正式这个域名却成为了一代互联网浪潮的代名词!
    Digg的故事是这样的:Rose最开始为这个网站只投入了6000美元,几乎只和一些个人站点或者小型的企业站点一样的规模。然后两年之后,2006年10月的时候,Digg就获得了250万美元的投资。而到2008年9月份,Digg又获得了2870万美元的投资。这与当初网站的初始投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Digg的成功将Rose带到了名誉与财富的巅峰。
    从创建至今,Digg一直致力于用户体验的改善。2005年1月份的时候,Digg添加了挖掘与埋葬的功能,让用户能够用鼠标对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2006年,Digg间谍2.0发布,这个工具可以让你实施追踪其他用户在网站上的动向。同样也是在2006年,Digg添加了大部分我们常见的一些社会化网站的功能,包括收藏,播客,视频,边栏上的最热门信息以及朋友页面等等。到2010年的时候,Digg已经拥有了4000万用户,这个数字至今还在不断的增长。2010年,Digg4.0发布,同时推出Iphone及Android客户端应用程序,一切都表明这个网站的稳固定位以及应付未来挑战的能力。
    02. Stumble Upon
    clip_image002
    2001年11月,Garrett Camp, Geoff Smith, Justin LaFrance, 及 Eric Boyd 4个软件工程师共同创建了Stumble Upon。几乎是从诞生之日起,Stumble Upon就迅速流行并且吸引了一些互联网大佬们的注意,这其中包括Mozilla基金会的Mitch Kapor,首轮资本,Google的Ram Shriram以及Ron Conway等等,也正式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的关注,让Stumble Upon的身价迅速攀升至120万美元,一个令人惊羡的数字,但是与Ebay在2007年5月支付的7500万美元相比,这只是一个零头。而Ebay拥有 Stumble Upon只有两年时间,到2009年4月的时候,创始人Garrett Camp, Geoff Smith联合一些投资者一起又将Stumble Upon购回。
    关于Stumble Upon较大的一次服务升级,是在2006年12月上线的Stumblevideo。用户现在可以“意外的浏览”到那些其他用户提交上去的视频,并且可以很方便的为其打分。2007年4月份的时候, Stumble Upon又推出StumbleThru功能,这一功能让那些使用工具条的用户能够随机的浏览一些热门的站点,包括YouTube, Wikipedia等等。根据统计,Stumble Upon拥有1500万用户,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03. Delicious
    clip_image003
    Del.icio.us,一个网络书签服务,提供在线保存,分享及发现收藏等功能。2003年由Joshua Schachter创建, 仅仅两年之后,Delicious的迅猛发展就引起了互联网巨头Yahoo的注意,以2000多万美元的价格予以收购。和Digg一样,Del.icio.us又是一个程序员的名誉与财富之路的神话。2008年,Delicious宣布其用户已达530万,目前,Delicious共收藏1.8亿的独立网页。
    在Delicious之前,Schachter曾创建了一个名叫Muxway的一个来源于文本文件的链接博客,这个Muxway也就是 Delicious的前驱版本。2005年3月,Schachter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Delicious当中。2005年4 月,Delicious从合广投资及亚马逊获取了200万美元的投资。
    域名的故事:Schachter的一个朋友曾经告诉他,发现好的网页链接,就如同吃樱桃一般的美味。2007年9月6日,del.icio.us改名为Delicious并启用全新域名Delicious.com。
    04. Twitter
    clip_image004
    曾经有一天,一个名叫Jack Dorsey的人正坐在公园小孩的滑梯旁吃着墨西哥鸡肉卷。也许是墨西哥实物的辛辣给了他灵感,让他去创建一个SMS服务,以便人们能够以群体的方式相互交流;又也许当时公园里面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催生了“Twitter(有鸟叫声的意思)”这样一个名字。Dorsey后来自己也解释到,Twitter在某些地方就像是鸟叫,因为他们总是很突然的发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
    2006年3月,Twitter正式诞生(详情见:Twitter的5年发展史)。起初只在Odeo雇员内部使用,到2007年4月的时候,Twitter脱离Odeo,成为独立运营公司。也正式从那时开始,Twitter以惊人速度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9亿用户,每天6500万消息的大型社交网站。为了跟上这种爆发式增长的数据,Twitter最近建立俄推出了新的版本及功能。
    05. Facebook
    clip_image005
    哈弗大学的Mark Zuckerburg在2004年创建Facebook的时候正在读大二。网站诞生一个星期后,三位学长遍声称是他们发明了Facebook。故事要回放到2003年,但是Mark创建了一个名叫Facemash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Mark同时放上两张哈弗大学的学生照片然后让大家评论出人气更高的一位。这个网站让Mark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但是根据其自己的说法,也正是这个网站的出现,让三位学长来咨询他关于关于建立一个 Harvardconnection站点的建议。三位学长认为Mark违反了约定,窃取了他们的创意创建了Facebook。最终在2008年2月的时候,双方达成了和解!
    让我们抛开这些扯不清的纷争继续讲故事,Mark于2004年夏天搬到Palo Alto市开始全职运营Facebook。很快Paypal的创始人Peter Thiel为Mark提供了50万美元的投资。到今天,仅用了6年的时间,Facbook的用户已经达到了6亿,每个月在线时间达到了70000亿分钟。到今天所有的人都知道Mark创建了最为流行的在线社交网站,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打败了Myspace,赶超了Twitter的用户活跃度。
    06. LinkedIn
    clip_image006
    一个由专业人员创建并且为专业人员服务的社交网站。Reid Hoffman与Paypal及Socialnet团队于2002年共同创建了Linkedin,网站与2003年5月5日正式线。Linkedin的诞生迅速的将商业客户及一些专业人员聚集在一起,并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2003年底,LinkedIn已经拥有了81000个用户,14个员工。 linkedin以在线简历及商业名片的方式,从起一开始就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实际上,这81000个会员里面,差不多有一半都是美国以外的用户。如今,Linkedin的每个月的美国流量已经达到2140万,而全球流量是4760万。
    2009年,Yahoo前高管Jeff Weiner出任CEO,这次上任无疑让Jeff为自己挖到了一座金矿,到2010年12月的时候,Linkedin的估值已达到1.575亿美元。2011年1月份,Linkedin用户达到9000万。
    07. Mixx
    clip_image007
    看清楚这是Mixx,而不是日本的Mixi。Mixx,一个具有DIGG理念的网站,其内容来源包含了各种新闻网站及视频和图片发布商。Mixx如此流行的一个原因在于其发布简单,用户几乎可以在网络上很方便的发布自己发现的信息。这个网站诞生来源于一个叫Chris McGill的人,当时他还是Yahoo新闻的主管。Chris发现从韩如烟海的网络里寻找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实在太难了,所以他决定建立一个网站,以帮助那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发现对口的信息。于是Mixx在2007年诞生了!
    在Beta版发布之后,Chris马上最贱了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其中有AOL原内容副总裁Kerry Pearce-Parkins,成为MIXX的产品及市场副总裁。Joe Dzikiewicz及 Ph.D.,原AOL首先工程师,成为MIXX的CTO。至此,MIXX开始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且很快与一些大型站点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 CNN,Weather Channel等等媒体。
    08. MySpace
    clip_image008
    在Myspace成为第一大社交网站之前,还有一个名叫Friendster的网站,但却因为不可思议的服务器原因而被用户遗弃。在2003年初诞生的时候,Myspace只是一个简单的在线存储式服务。直到2004年,Myspace才变身为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社交网站。然而不幸的是,如今的 Myspace已经步入暮年,颓废之势不可挡。
    回到2006年以前,Myspace已经成为美国最流行的社交网站。然而后来者居上,Facebook在2008年迅速的超越了Myspace。在这期间,Myspace先后对网站的功能及样式进行了改版升级。2010年夏天,Myspace改变了真个网站的色彩方案;2010年9 月,Myspace增加了照片区并且加入了Fotoflexer第三方应用,同时也开始允许用户链接自己的Twitter及Facebook账号。然后这些改变都无法改变其衰退的趋势,2011年1月,Myspace宣布裁员47%。
    09Ning
    clip_image009
    Ning的创建理念在于让所有的品牌都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站。Ning是由Marc Andreessen于2004年10月份于Palo Alto市创建,属于私营公司。2007年2月份正式上线,Ning用户创建的社交网站群已经达到了17000个,到2008年10月与30多为第三方开发人员共同发布了OpenSocial的APP接口,一个星期内就增加80个多不同的应用。到2008年底,Ning的社交网站群已达到70万。
    2010年3月,Jason Rosenthal出任CEO,为Ning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CafePress及HeyZap先后成为Ning的合作伙伴,这也为Ning创造了更多的盈利途径。到2010年7月,Ning先后由Pearson Publishing赞助发布了针对南非教育工作者的Ning Mini版,以及由WEGO Health赞助发的与健康相关的社交网站。
    10. Bebo
    clip_image010
    另一个创新的社交网站,Bebo由一对年轻的夫妻Michael 及 Xochi Birch 在Friendster的经验上穿件的。这个网站的功能看起来比较老套,一些用户分享信息,一些用户评论信息。而网站名Bebo则是“blog early, blog often”的缩写。Bebo网站建于2005年,然后由AOL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10年又以极低的价格(传言低于100万美元)出售给美国私人投资公司Criterion Capital Partners。
    2007年7月,Bebo添加了群组功能,类似于Facebook的群组。当Bebo宣布加入OpenSocial,并且发布了过个API接口以用来开发APP应用,但是却又一大部分的用户投票地址了大部分的APP应用。2008年5月,Bebo出现安全问题,随后修复。2010年Bebo易主后发布了新的设计界面,并且持续增加新的功能以便与其他社交网站想抗衡。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分析称百度新浪搜狐网易股价皆出现泡沫

    据国外媒体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周六撰文指出,在市场中探讨社交网站Facebook和微型博客Twitter的估值出现泡沫之时,事实上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络公司--如新浪、百度、搜狐和网易,它们股价早已出现了相当的泡沫。

    通过对上述公司基本资料的分析,证明这些公司的股票已经超买,将会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回落而出现大幅下滑。以下是该文章对新浪、百度、搜狐和网易股价的分析:

    新浪:新浪股价当前的动态市盈率达到了61.15倍,目前尚无法计算出新浪股价的市盈率,这是因为该公司上一季度仍处于亏损之中。新浪当前的市值约为88亿美元, 但有趣的是,该公司的企业价值仅有79亿美元。新浪的利润率为-4.7%,运营利润率为23.9%。新浪的资本回报率仅为可怜的3.7%,净资产收益率当 然是负数。新浪其它的估值数据也非常高:该公司的市盈率增长比率为4.42倍,市销率为21.80倍,股价净值比(price-to-book)为 7.08倍。

    从短期来看,投资者预计新浪的增长速度超过中国经济增速。但是从逻辑上讲,这一点不可能实现。在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投资者们曾期望着互联网公司的业绩每年都保持50%的增长速度。

    百度:百度当前的动态市盈率相当高,达到了40.84倍,但是与该公司97.53倍的即时市盈率相比,这个也不算什么。百度的市盈率增长率为相对合理的0.95, 但是市销率达到了43.09倍,股价净值比为40.58倍。百度的利润率为44.54%,运营利润率为50.02%。百度当前的资产回报率为 28.76%,净资产收益率为53.58%。尽管百度的股票相当昂贵,但是该公司的业绩仍然在大幅的增长。百度的盈利能力为该公司股价下行的可能起到了一 定的保护作用,只不过百度当前的股价已相对偏高。

    搜狐:相对于其它中国互联网公司,搜狐的估值要相对更为合理一些。搜狐的动态市盈率为17.34倍,即时市盈率为26.6倍。搜狐的市盈率增长率为1.51,市销 率为6.12倍,股价净值比为4.69倍。搜狐的利润率为24.26%,运营利润率为38.1%。搜狐的资产回报率为14.48%,净资产回报率为 23.99%。

    网易:网易当前的动态市盈率为13.89倍,即时市盈率为19.77倍,市盈率增长率为1.00,市销率为8.2倍,股价净值比为4.63倍。网易的利润率为40.59%,运营利润率为46.2%。网易的资产回报率为15.62%,净资产回报率为26.03%。

    上述中国网络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了谷歌、雅虎、盛大网络、AOL和优酷网等等。

    中国网络股第四浪潮:超过15家公司准备上市

    clip_image001[4]

    加上人人网,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达到27家之多,其中,除了腾讯和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以外,其他25家公司均选择美国来完成它们的上市梦。(TechWeb配图)

    黄婷

    美国的Facebook堪称社交网站的鼻祖,但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网站,则将是中国的人人网。4月15日,人人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并拟于5月4日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RENN”。人人公司的上市,将中国网络公司的第四波境外上市潮推上了高峰。

    “2000年互联网公司就已经很火,当时叫泡沫,但是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们发现互联网不是泡沫,是实实在在地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潜心海外市场投资的天马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康晓阳说,中国网络股是他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

    给美国人讲网络的故事

    加上人人网,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达到27家之多,其中,除了腾讯和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以外,其他25家公司均选择美国来完成它们的上市梦。

    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更喜欢选择境外上市?i美股网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胡龙飞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指出了三大原因。一是互联网公司是天生的“混血儿”,它们身上都流淌着境外风险投资资金的血液,从风投的退出方式考虑,境外市场自然是首选。第二,美国上市制度为注册制,宽进严管,对于很多甚至还没有盈利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更容易获得上市的资格,而国内严格的审批制度则让这些新兴行业的公司只能够望洋兴叹。第三,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高科技公司的荟萃地,拥有一批更“懂”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人,在美国上市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门户网站引爆第一波上市潮

    1999年7月,在纳斯达克处于网络股狂欢中的时候,中华网作为第一只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登陆纳斯达克,中华网的疯狂也为随后中国概念网络股的接踵而至打响了头炮,中华网发售时超额认购十几倍,发行价20美元,开盘即飙升至60美元,全日涨幅200%。

    2000年4月开始,中国三大门户网站陆续进军美国资本市场,但当时网络股泡沫已到最疯狂的时候,新浪、网易与搜狐的上市在当时可谓是“生不逢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三大门户网也难逃一劫,股价甚至一度破发。

    “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三大门户网差点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胡龙飞说,后来,随着门户网站开始发展SP业务,找到除了广告以外新的盈利模式,门户网站才逐渐走出危机,迎来春天。

    网易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互联网泡沫之后,网易将发展方向转向网游,2002年第二季度,网易首次实现净盈利,其股价也步步高升,成为2002年纳斯达克市场上表现最优异的股票。

    看潮起潮落

    互联网泡沫的恐惧逐渐散去之后,2003年12月,携程网的上市再次撩起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上市梦。

    2004年,腾讯、盛大、艺龙、空中网、第九城市、金融界、掌上灵通、前程无忧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海外上市的步伐,其中,盛大上市之后,市值超越了当时韩国网络游戏公司NCSOFT,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股。

    这一轮高潮之后,2005年,潮起潮落的互联网世界又进入了低迷期。

    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B2B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网络股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就以大涨192%的成绩笑傲江湖。同年,巨人、完美世界携手进军美国市场。网络股又见涨潮,百度股价冲破300美元大关,成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第一家迈入百亿美元市值规模的公司。

    中国网络股迎来第四个春天

    201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概念股再次掀起上市狂潮。

    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被誉为“中国B2C第一股”。紧随麦考林之后,12 月8日,当当网携手优酷网同步登陆美国纽交所,股价更成攀比之势,强势上涨。当当网首日上涨87%,跻身2010年全美IPO首日涨幅榜前5名。而业绩仍然亏损的优酷网股价表现却并不逊色,首日大涨161%,成为自2005年百度上市以来,在全美所有IPO中首日涨幅最高的公司。同年上市的中国网络股还包括易车、搜房和斯凯。

    今年,随着奇虎360的成功,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又将境外上市列入议程之中。除了已经箭在弦上的人人网之外,开心网、淘米网、世纪佳缘、土豆、迅雷等超过15家公司也已然“蠢蠢欲动”,中国网络股的第四个春天已然鸟语花香。

    “比如说腾讯,有4亿客户,每天在线有1亿多人,由于免费的QQ,有好的应用的时候,就算只有10%的人买、1%的人买,就是很大的量。”康晓阳说,庞大用户量支撑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仍然是值得研究的对象。

    附表_年初至今表现前20的中国概念股

    代码 名称 最新价(美元) 年初至今涨跌(%)

    MOBI.O 斯凯网络 16.85 215.37

    SIMO.O 慧荣科技 9.95 134.12

    SINA.O 新浪 133.06 93.34

    ATAI.O ATA公司 7.06 92.37

    YOKU.N 优酷网 62.84 79.52

    FMCN.O 分众传媒 34.8 58.69

    MPEL.O 新濠博亚娱乐 10 57.23

    BIDU.O 百度 148.65 53.99

    SOHU.O 搜狐 95.69 50.72

    CHU.N 中国联通 20.6 44.56

    NTES.O 网易 51.59 42.71

    NWD.A 新龙 0.064 42.22

    CYOU.O 畅游 39.78 39.53

    CNR.A 中国新城农村 4 33.33

    GSOL.O 环球资源 12.17 27.84

    FTNT.O 飞塔 40.42 24.95

    CTRP.O 携程 50.33 24.43

    YZC.N 兖州煤业 37.99 24.15

    SNDA.O 盛大 49.16 24.02

    UTSI.O UT斯达康 2.55 23.79

    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

    互联网第二轮泡沫之辩:是享受还是逃离

    对于许多人来说,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惊心动魄情景仍历历在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3月10日5132.52点的峰值开始暴跌,IT行业的市值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被无情地抹去了5万亿美元。十年后,虽然纳斯达克至今仍徘徊在2000多点左右,但互联网又恢复了此前的盛况,新概念层出不穷。而近期,部分社交网络企业市值猛增更是诠释了这一盛况。

    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估值达90亿美元,还没有盈利的Twitter被估值100亿美元,而Facebook更不用说,估值一度高达 830亿美元,半年内,这些企业的估值几乎翻倍。

      随着大笔资金投向这些公司,一些机构投资者、投行的大客户以及散户们也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钱投到这个行业中,担心错过了大买卖。

      面对这样的一轮热潮,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得不警告投资者,现在绝大部分社交网站估值过高。有人说互联网企业十年一个轮回,而某些企业估值过高是否预示着泡沫已经来临?那不妨倾听最接近市场的人士怎么解读这个问题。

    泡沫是否已经显现?

      正方:

      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新的互联网泡沫正在企业估值领域浮现出来,且迹象相当明显。投资者相信这些公司在未来将被卖个好价钱。

      投资银行托马斯·维塞尔合伙公司Thomas Weisel Partners创始人托马斯·维塞尔(Thomas Weisel):我对现在该市场中充斥的资金规模感到震惊。我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泡沫更大。现在市场中在寻找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资金池已经远远大于2000年的水平。

      Facebook股东艾利舍·乌斯马诺夫(Alisher Usmanov):现在互联网公司价格过高,应谨慎投资。与两年或者三年前相比,现在投资互联网公司回报更少了。我们此前一笔占京东商城5%股份的投资,可能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后一次斥巨资直接投资互联网公司。

      高地风险投资公司(Elevation Partners)联合创始人罗格·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我担心投资者以为所有的社交网络公司都像Facebook一样好。现在的确是有许多具有吸引力的公司,但是此后涌现的公司很难再具有与 Facebook相同的影响力。

      MarketWatch专栏作家特丽萨·普雷蒂(Therese Poletti):我的感觉是这轮泡沫比2000年的超级泡沫还要大很多。这些泡沫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会伤害到少数高端投资人,而是会直接影响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环境,造成无穷麻烦。

    反方:

      旧金山市首席经济学家泰德·伊甘(Ted Egan) :这显然不会成为又一次互联网泡沫。现在看来,这个行业似乎要引领我们走出衰退。

      沃顿金融教授卢克·泰勒(Luke Taylor):我本人对泡沫持怀疑态度,人们下意识地将这种情况称作泡沫,但我认为估值并不是泡沫的核心。Facebook、Twitter、 Zynga、LinkedIn以及Groupon等少数社交媒体企业的估值的确有些激进而且可能过于乐观,毕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的市销率基本都在 4倍以内,而这些社交媒体公司的市销率却高达100倍。但是只有当这些公司最终上市并披露所有信息后方可知晓。我们应该观察这些少数估值过高的企业是否对整个科技板块产生了全面影响。

      芝加哥大学金融系教授鲁伯斯·帕斯特(Lubox Pastor):当一家快速增长的企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时,市值便会增长。只要存在不确定性,人们就会追涨。我们不知道市场是否会扩大,也不知道 Facebook能否吸引所有地球人。如果真的实现了,那么现在投资Facebook就会非常划算。

    这次的泡沫与上次不一样?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最近认为互联网第二轮泡沫来临的声音逐渐增强,我个人倒是认为最多局部泡沫。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比,这轮互联网公司市值大涨的基础不仅仅存在清晰的盈利模式,更是因为互联网已经彻底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价值根基也更牢靠。

      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现在的泡沫与以前不太一样,虽然企业还是难挣到钱,但确实是有收入了。

      风险投资公司IA Ventures的创立人兼管理合伙人罗杰·厄仁伯格(Roger Ehrenberg) :上世纪90年代,初创公司所获投资规模是如今筹得资金的5倍。

    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样是泡沫?

      从去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企业新一轮赴美上市浪潮正在兴起。随着硅谷疑似出现第二次互联网泡沫,业界对于中国互联网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也甚嚣尘上。

      IDG资本全球副总裁熊晓鸽:中国互联网泡沫并没有来到,上市潮和投资热都是市场的选择。“因为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资金,上市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机会。投资人也不是傻瓜,作为投资者,他一定是看中了这个行业。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估值,从上市公司一直到创业公司来说,可能都有一点偏高。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不是10年前的样子了,有价值支撑。“现在的用户规模也好,盈利模式也好,非常的健全,今天赚的钱不够多,以后会赚得多,今天的用户不够多,以后会多。

    我们处在泡沫的哪一个阶段?

      风险投资公司飞桥资本合伙公司(Flybridge Capital Partners)普通合伙人杰弗里·巴斯冈(Jeffrey Bussgang):假如1996年注意到这一离奇现象的投资者得出结论,科技市场已处于不可持续的泡沫之中,那确实是对的。但如果上述发现导致他们回避投资互联网股票,他们则会错过历史上合法创造财富的奇迹时刻。问题不是我们是否处在泡沫中,而是我们处于泡沫的哪个阶段。

      在近期有关繁荣期还是泡沫期的讨论中,很多人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有点像1999年。但如果实际情况更接近于1996年呢?2011年是感觉到真正繁荣的第一年,而这一繁荣期将延续至2015年。

      SoftTech的管理合伙人杰夫·卡拉维尔(Jeff Clavier):未来12至18个月创业公司热潮将迎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挑战。届时各公司将需要证明“物有所值”,否则便要倒闭收场。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泡沫骤然破灭,但在市场疲软的路上还是会有人付出代价的。当音乐停下来时,抢不到椅子的人就将被市场淘汰。

    1860年~2000年的美国股市

      第一阶段:1860~1870年,铁路股票在美国大量上市,出现了铁路股票泡沫,使美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化。

      第二阶段:1886~1929年,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1900年,工业股票成为美国股票的主体,美国股票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24年,美国经济进入著名的“科利芝繁荣”,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在这段股票牛市的后期,乐观演变为疯狂,汽车和无线电的股票被爆炒,1925年开始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前,标准普尔指数三年多的时间上升近200%。

      第三阶段:1929~1954年,1929年的大萧条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股票的信心,股票的投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1933年开始,美国股市进入相对平稳的恢复期,直到1954年股票的平均价格才恢复到1929年的高点。

      第四阶段:1954~1972年,美国股市迎来腾飞的10年,成长股的投资经历了四次热潮:技术股和电子成长股狂潮、并购浪潮、概念股票投资热潮、“漂亮50”浪潮。

      第五阶段:1973~1981年,美国股市与美国经济一样处于动荡和盘整的阶段,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74年12月最低跌到580点后,长期在800点左右徘徊。

      第六阶段:垃圾债券、杠杆收购、大规模的兼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标志,正是这些交易促进了股票价格迅速回升到与其内在价值相当的水平。在经历了从1982年开始接近5年的牛市后,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大崩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下跌了508点,下跌幅度达到 22.6%。

      第七阶段:1991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0多点起涨,1997年达到8000点。1998年突破9000点,1999年突破10000点,2000年突破11000点。

    VirtualBox 4.0.6 发布

    VirtualBox最早是德国一家软件公司InnoTek所开发的虚拟系统软件,后来被Sun收购,改名为Sun VirtualBox,在Sun被Oracle收购后现改名为Oracle VirtualBox.因为他是开源的,不同于VM,而且功能强大,可以在 Linux/Mac 和 Windows 主机中运行, 并 支持在其中安装 Windows (NT 4.0、2000、XP、Server 2003、Vista)、DOS/Windows 3.x、Linux (2.4 和 2.6)、OpenBSD 等系列的客户操作系统.假如你曾经有用过虚拟机软件的经历的话,相信使用 VirtualBox 不在话下。即便你是一个新手,也没有关系。VirtualBox 提供了详细的文档,可以助你在短期内入门。

    下载地址:http://www.virtualbox.org/wiki/Downloads
    VirtualBox 4.0.6更新内容

  • VMM: fixed incorrect handling of ballooned pages when restoring a VMM from a saved state
  • VMM: don't crash on hosts with more than 64 cores / hyperthreads; implemented support for up to 256 host cores (except Windows hosts; bug #8489)
  • VMM: fixed guru meditation for PAE guests running on hosts without PAE (bug #8006)
  • VMM: fixed slow Linux guests with raw mode and recent guest kernels (bug #8726)
  • GUI: support host key combinations (bug #979)
  • GUI: fixed progress indicator (bug #7814)
  • GUI: show the mouse pointer while the VM is paused if the USB tablet mouse emulation is used (bug #6799)
  • GUI: adapt the snapshot folder as well when renaming a VM (bug #8469)
  • GUI: persistently remember the last folders of the disk/DVD/floppy selectors
  • GUI: never allow to start a VM with USB-2.0 activated if the proper extension pack is missing (bug #8182)
  • GUI: fixed hang/crash when opening a file dialog in an non-existing folder (bug #8673)
  • Snapshots: fixed a bug which could lose entries in the media registry when restoring a snapshot (bug #8363)
  • Snapshots: allow snapshots to be stored in the VM directory
  • 3D support: fixed a crash if a VM was forced to terminate (Windows hosts only; bug #7133)
  • Storage: fixed memory leak (4.0 regression; bug #7966)
  • Storage: fixed access to iSCSI targets over internal network
  • Storage: fixed reading from disks with more than one snapshot for VHD and VMDK images with disabled host cache (bug #8408)
  • Storage: fixed a possible hang during VM suspend after an I/O error occurred
  • Storage: fixed a possible hang during VM suspend / reset (bug #8276, #8294)
  • Storage: automatically create a diff image when attaching a streamOptimized VMDK image to a VM
  • ATA/SATA: fixed automounting of virtual CD/DVD mediums with recent Linux distributions by correctly reporting the current profile as 'none' if no medium is present
  • Buslogic: fixed emulation for certain guests (e.g. jRockit VE)
  • Host-Only Networking: fixed interface creation failure on Windows hosts (4.0.4 regression; bug #8362)
  • Host-Only & Bridged & Internal Networking: fix for processing promiscuous mode requests by VMs, defaulting to switch behaviour
  • Host-Only Networking: fixed connectivity issue after resuming the host from sleep (bug #3625)
  • Bridged Networking: support for interface bonding on Mac OS X hosts (bug #8731)
  • NAT: fixed processing of ARP announcements for guests with static assigned IPs (bug #8609)
  • VRDP: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VRDPAuth external authentication library (bug #8063)
  • Shared Folders: don't fail to start a VM if a path is not absolute, for example when importing an OVF from a different host (bug #7941)
  • Audio: fixed crash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bug #8527)
  • USB: fixed a crash when plugging certain USB devices (bug #8699)
  • HPET: fixed time jumps when reading the counter (bug #8707)
  • OVF/OVA: automatically adjust disk paths if the VM name is changed on import
  • OVF/OVA: fix export to slow medias
  • OVF/OVA: automatically repair inconsistent appliances with multiple disks (bug #8253)
  • rdesktop-vrdp: fixed an assertion trigger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bug #8593)
  • Windows hosts: fixed occasional hangs during VM shutdown because sometimes COM was not properly uninitialized
  • Mac OS X hosts: prevent the mouse from leaving the VM window while captured
  • Mac OS X hosts: keep aspect ratio while resizing in scale mode (shift for old behaviour) (part of bug #7822)
  • X11 hosts: fixed Yen key support (bug #8438)
  • X11 hosts: fixed a regression which caused Host+F1 to pop up help instead of sending Ctrl+Alt+F1
  • Linux hosts / Linux Additions: mangle IPRT symbols to allow installing VirtualBox inside a VM while the Guest Additions are active (bug #5686)
  • Linux hosts / Linux guests: workaround for a bug in GLIBC older than version 1.11 leading to crash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signed/unsigned problem with memchr on 64-bit machines)
  • Solaris hosts: fixed a deadlock in event semaphores that could lead to unkillable VM processes
  • Windows Additions: fixed Sysprep parameter handling
  • Windows Additions: fixed spontaneous guest reboot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4.0.2 regression; bugs #8406, #8429)
  • Windows Additions: added auto logon support for locked workstations on legacy Windows versions
  • Windows Additions: fixed driver bugcheck error when handling PnP messages (4.0 regression; bug #8367)
  • Windows Additions: fixed memory leak in VBoxVideo
  • X11 Additions: added support for X.Org Server 1.10 final
  • Linux Additions: Linux kernel 2.6.39-rc1 fixes
  • Linux Additions: improved auto-run support (bug #5509)
  • Linux Additions: fix mouse support on SUSE 11 SP 1 guests (bug #7946)
  • Solaris Additions: added support for X.Org Server 1.9
  • Guest Additions: various bugfixes for guest control execution
  • Webservice: use own log file, with log rotation to limit size
  • 2011年4月22日星期五

    2011年:签到已死?

    导读:作为移动互联网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各式LBS应用一度大量涌现,但其发展局限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业界同行清楚认知,LBS只是一个功能特性还是可以支撑起一个产品?签到如何添加黏性和用户核心需求结合?LBS厂商们也在做各种尝试。日前美国创业企业Goby联合创始人兼CEO Mark Watkins在ReadWrite上发表文章,深入探讨了LBS的发展形式,认为“签到”只有找到更深入的用户需求,使更广泛的大众接受,才能改变消亡的命运。
    全文如下:
    在过去的一年里,“签到”无疑是最受追捧的科技热点之一,在各大科技新闻上,那些LBS创业企业如Foursquare、Gowalla、Loopt、BriteKite等成为争相报道对象。业界巨头也快速跟进,Yelp引入“签到”功能、Facebook推出“Facebook Places”、Google latitude升级将原先的“登录”和“退出”功能合并,但目前的事实是:这股潮流发展得并不太美妙。
    让我们看看Foursquare和Facebook的数据吧。首先,值得肯定的是Foursquare吸引了大量用户(最近Foursquare宣布用户数达到8 500 000),这一数据是总用户数而不是更具意义的活跃用户。然而在用户量持续猛增的情况下,据compete.com 数据显示,其Web流量已连续5个月下滑,Web流量并不能全面反映用户情况,但也不是一个正面因素。
    2010年7月,Foursquare用户2百万用户,每日签到1百万次。到2010年年度,用户数上升到5百万,但每日签到只增加一倍到2百万,签到活跃率从0.5下降到0.4,同样意味着存在大量僵尸用户。
    Facebook的表现更糟,作为一项拥有海量用户基数的新推功能,Facebook Places至少签到一次的用户有3千万。然而Facebook Places提供的价值还不如Foursquare,没有更多服务只有一句平淡无奇的声明“我在星巴克”。结果是,早期调查数据显示,Facebook的“签到”表现远远不如Foursquare。
    一天,我计划到数字精英的聚集地——纽约Ace旅馆签到入住(Foursquare的数据显示Ace旅馆是全球单次签到最多的地方),发现旅馆已经人满为患,我很困难的穿过店门,基本找不到一个地方落座,然而就在这样的地方,我呆了两个小时,却只发现三个人签到。
    为什么“签到”将消亡?
    在2011年,“签到”将消亡,你或许已看到这个趋势在发生。在你的周围好友中,有多少人一直在“签到”和“广播”呢?你收到多少类似“我在某地的星巴克”的消息?就我了解,即使在IT重度使用人群里,也不会超过10%的用户会经常在任何一种服务中“签到“,而且频率也在下降。一些人或许经常采用“隐私”模式签到,但这对于LBS发展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Yelp和Facebook在用户量上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些用户目的单纯,在Facebook上是社交,而在Yelp上是寻找合意的旅馆。“签到”服务既不能增大用户量,也不能帮助他们焦聚核心服务,从而也难以使“签到”成为主要用户活动。不少产品已认识到这点并马上放弃了“签到”,BriteKite 整个就将“签到”去掉,而Gowalla则整合Facebook和Foursquare的“签到”服务。
    然而这些颓势并不意味着Gowalla、Foursquare、MyTown、Loopt这些以“签到”为核心的LBS创业企业要倒闭了。只是他们需要超越“签到”找到更深的用户需求。对于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领先企业也是一样,除非他们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不然其“签到”服务也只能萎靡下去。
    知道为什么“签到”服务消亡之后,我们再谈谈哪些领域是它的更深更持续价值所在。

    互联网免费的逻辑:想赚钱你得足够有钱

    周鸿祎是“免费”的坚定支持者,我在机场看到电视上一档对他的专访,他就认为,把免费服务做好,就会有用户。只要有足够的用户,你总能找到赚钱的方法。有那么一点谷歌所谓“以用户为中心,一切纷至沓来”的意思。另外,坊间也早有一本鼓吹免费的书,《长尾理论》著者安德森的作品,书名就叫《免费》,也是畅销之作。

    我们姑且先认为“免费做好了,总能赚到钱,这个假设是成立的——360到底每股还净赚到了5美分,将来可能会更多。站在这个假设上,我们来看看这个“总能赚到钱”是怎么赚到的。

    大致上,存在两条赚钱路径。其一为第三方客户买单的广告,其二为部分免费用户有特殊需求买单的增值服务。但我们知道,不是每个用户都会点击广告,也不是每个用户对会成为增值服务的付费客户,恰恰相反的是,只有小比例的用户会点击广告,只有小比例的用户会成为收费客户。再往下推论的就是:免费模式其实是一个大数原则,没有海量的免费用户,赚钱这件事,免谈。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海量用户呢?答案是:你有钱。

    第一种有钱的方法是:你自己就有钱。比如周鸿祎就是一个有钱的主。事实上,做反流氓软件,周鸿祎不是第一个。我硬盘里至今还有一个名为“恶意软件清理助手”的软件,但这款软件没有后发的360来得风光,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第二种有钱的方法是:找投资让自己变得有钱。其实自己有钱还是不够的,最多能做到自己是自己的天使。所谓“一轮融资”、“二轮融资”都是专业风险投资的买卖。在数字领域,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先例:从未做过融资就上市发达了。

    第三种有钱的方法是:大公司自己投资。新浪微博、百度奇艺都是例子。当然,在这些例子里,我们还是能看到职业投资者的影子。

    为什么做免费模式就必须有钱呢?因为你需要尽快累积起一个足以能赚到钱的海量免费用户群体。如果不够快,那么,来自有钱人的竞争者会迅速把你消灭掉。这不仅仅是服务器的支出、人员的薪资等成本开支,而且还包括:用钱建立禁入门槛。

    一个例子是视频的战争。据说,1亿美元是行业门槛。视频是一个高成本的买卖,在视频争斗的游戏中,我们就看到,酷6由于不够有钱,就只能把自己卖掉,最终创始人出局。另外一个例子是团购。团购和视频不同的是:它本身并不是烧钱的买卖,但一样,在用钱做行业门槛。拉手网的投资人就这么认为:团购也是一个需要1亿美元的生意。

    一般看来,团购的成本应该不高。它的技术很简单,而且并不是“免费”,在现金流链条上,它先于真正的供货商收到钱。但事实上是,为了争夺供货商,团购在推广上有巨大的投入,铺天盖地的广告我们都看到了,但大多数人还没有看到的是,在团购领域,甚至有先押款给供货商的做法,因为需要抢夺客户——这已经有点免费模式的影子了。

    数字经济中的怪圈就是这么形成的:一项可以收费的生意,迫于需要足够海量用户的压力,也会变成免费的生意。而免费生意对海量用户的需求到了饥渴的份上,便需要足够的资金去快速推动,用最少的时间烧出最大的规模,逼退竞争者。

    故而免费的真正逻辑是:想赚钱么?你得足够有钱。免费经济大行其道的结果就是:这是一个有钱人的游戏。

    我国9-17岁未成年人上网率53.6% 超成年人

    中国网4月21日讯 在第1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京发布“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0年我国0 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7%,比2009年的79.0%增长了3.7个百分点。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均超过了成年人年,14 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书的阅读量最大,为9.99本。

    我国08周岁儿童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其中,43.3%的家庭平均每天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平均每年大约带孩子逛书店2.69次。另外,调查数据显示,有32.0%的家长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陪孩子一起读”,有35.9%的家长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读给孩子听”,而表示孩子喜欢自主阅读的家长比例不足三成(26.3%)。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9 17周岁未成年人上网率为53.6%,超过了成年人的上网率。9 17周岁未成年人动漫接触率为84.7%。
    14 17周岁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的接触率高达42.3%,14 17周岁的网络游戏玩家平均每天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时长为68.32分钟。9 13周岁电子游戏接触人群中,平均每天花费在电子游戏上的时长为56.06分钟。
    据中国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本次国民阅读调查从2010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共执行样本城市51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本次调查采集有效样本19418个,其中,未成年人样本占总样本的28.6%,农村样本占总样本的26.7%。数据经过加权后,可推及全国11.75亿居民。

    2011年4月21日星期四

    2011程序员薪资调查报告

    自2011年初,CSDN在网上发起“2011年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薪资大调查”以来,引起了广大开发者们的热烈反响,短短两月时间内,近万名开发者提交了调查数据。尽管这只是中国百万开发者大军的一小部分,但他们所在的行业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软件的产业链,他们的职位几乎代表了一个软件团队体系的每一个层面,而且一叶知秋,所以透过这些调查数据和变化,我们或许可以一瞰中国软件开发者的普遍生存状态,甚至可帮助开发者,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在产业内的坐标。

    2011:程序员的日子不算差
    相信每个开发者在回忆当初高校毕业,加入滚滚求职大军的情形时,都能记得那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闯荡世界的豪情。而在经济社会,判断成功的可量化方式无疑是薪资了,尽管有点世俗,但暂时也找不到更好的标准。那么现在,中国的程序员们,总体收入水平如何呢?首先我们看程序员们对薪资水平的满意度。


    clip_image002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程序员(近73%)对自己的薪资并不满意,这种普遍不满意的情绪有多少是主观预期过高,多少是客观生存环境造成的呢?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考察。
    我们按月薪大小把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类:低收入(小于2000元)、中等收入(2000~5000元)、中高收入(5000~10000元)、高收入(大于10000元)。从调查数据看,来自中国17座重要IT城市的开发者们,占据绝大多数的是月薪2000~5000元,它在13个城市占据最高的比例,其中排前3名的是沈阳(67.5%)、济南(65.8%)、珠海(62.5%)。而北京、上海、深圳的开发者收入水平相对高些,这三座城市占据绝大多数的是月薪5000~10000元的群体。


    clip_image004


    如果仅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月平均1753元),其中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月平均2417元)。这两年国家经济相对比较稳定,估计2011年的情况也差不多。所以总的来说,2011年的中国程序员群体,在所处的城市里,和其他居民比,算相对收入不错的了。
    当然也有生存环境堪忧的, 我们发现月薪少于2 0 0 0 元的群体, 主要分布在济南(15.8%) 、西安(13.8%) 、青岛(12.7%)、武汉(12.6%)。
    而如果以月薪10000元(及以上)算高薪,排名前列的则是上海(26.9%)、北京(20.6%)、深圳(14.7%)、杭州(11.3%),杭州程序员群体的崛起令人关注,说明杭州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卓著。再回过头来看程序员的薪 资满意度,我们通过交叉分析发现,程序员的满意度确实和薪资大小相关,收入越高,不满意的比例越小。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个收入群体,都超过50%以上 都表达了对当前薪资的不满,说明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差,但中国程序员们的幸福感普遍不高。


    clip_image006


    最佳跳槽次数,最好不超过3
    跳槽,一直是程序员们在职场生涯里所面临的热点话题。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带给你更多的视野和经历;另一方面,会降低你的企业忠诚度和所在企业平台的积累。所以很多开发者往往会面临是否跳槽的煎熬和苦恼。那么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资薪和跳槽此数存在潜在的规律吗?

    clip_image008


    从上面的“薪资/跳槽次数交叉分析表”,我们发现在四个收入群体中,“少于2000元”和“2000~5000元”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未换过工作,而从收入高于5000元的群体开始,有跳槽经历的人数显著加大。从工资高于10000元的高收入群体看,我们发现有3次跳槽经历的人占据最多的比重,达到24.6%,但从第4次开始又急剧下跌到10.3%。所以从这样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凡是有一定收入水准的开发者,基本上是有跳槽经历的,但跳槽的次数越多,并不绝对保证薪资高。数据显示跳槽次数存在一个“天花板”——3次。看来适度的跳槽有利于经验和技能的提升,但如果跳槽过于频繁,则不利专业的积累,自然在薪资上提升的空间也不大了。
    技术菜鸟到牛人的距离,5年是分水岭
    再来看工龄和薪资的具体量化关系,我们发现工作1~2年的开发者,工资在2000~5000元之间占据绝大多数,而工龄超过2年的,大多数人的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同时我们发现薪资在5000~10000元群体在10年以内都基本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没有明显增幅。而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是,前5年的人数增幅明显加快,但之后几年一直均处于稳定状态。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所以,“3年(月薪5000元)”、“5年(月薪10000元)”是两个关键的分水岭。凡是月薪5000元以内的,随着工作年数的增加,人数递减;但随着年数达到3年后,月薪5000元以上的群体,人数开始显著递增。这不难理解,因为工龄的增加,开发者的工作熟练程度也越高,所以自然薪水也就高了。而工龄超过“5年”达到月薪10000元以上后的高收入群体,随后也基本开始保持稳定了。这说明,岁月对于技术开发者的薪资,同样存在一个瓶颈,并不是无限制正比例上升的。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中国软件行业,一个程序员菜鸟发展到业界认可的“熟练工”大概是“3年”,而“技术牛人”所需要的成长时间,大概是“5年”。
    什么工作最赚钱?——不上班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随着信息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渗透,所从事的细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市场前景,已经成为决定开发者收入水平重要因素。那么作为开发者,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哪个行业的软件公司最有发展前景呢?调查结果令人诧异——自由职业者(SOHO)收入水准最高,超过30%的SOHO月收入超过10000元,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更是超过84%。但细想也在情理之中,有勇气做自由职业的开发者,往往具备超高的技术水准和丰富的行业积累。


    clip_image014


    再看具体的细分行业,高收入开发者比例最高的领域是欧美外包(21.4%),看来中国软件本质上离“中国创造”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其次是原厂商(17.1%),这里的原厂商指的是诸如微软、甲骨文、IBM等软件巨头,其员工收入高并不意外。排名第三的是移动和手机应用(16.9%),这现象令人欣慰,毕竟未来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从调查数据看,最不合适介入的是教育行业,小于2000元的低收入者比例接近15%,月收入小于5000元的接近65%。教育产业在国家属于公共资源,被严格管理,介入门槛比较高,再加上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单一教学导向,不容易衍生丰富多彩的信息化应用。此外,餐厅零售行业也是开发者需要谨慎选择的,低收入者10.87%,小于5000元的接近71%。不过餐厅零售业不像教育那样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所以从乐观的角度,说明这个行业的信息需求没有充分挖掘。
    开发语言,选谁都一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语言、平台对于开发者来说,如同披荆斩棘的利剑。尽管对于顶尖高手来说,达到了编程思想、方法论层面的炉火纯青,可鸟瞰一切平台和工具,但对大多数初涉软件行业的程序员来说,熟悉哪种语言、开发工具往往直接决定了当下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从调查数据看,绝大多数开发者都使用JAVA,达到45.3%之高,其次是C#、C++、C、.NET、JavaScript,它们相对比较均衡,基本在25%左右(注:很多开发者往往实际会使用一种以上语言)。我们发现,C#、.NET开发者中,小于5000元的比例最高,基本在55%。但不能因此说C#、.NET没有前途,因为另一数据发现,所有的语言,在5000~10000元的群体里,比例竟然惊人趋近,基本都在30%~40%之间,这说明不管选择哪个平台,只要达到“熟练工”水准,收入不会差太远。至于一些语言的低收入群体比例偏高,这和它容易学习,适合编程菜鸟上手有关,因为我们同时通过交叉分析,注意到工龄2年内的C#、.NET程序员小于月薪5000元收入水平的比例竟然高达80%左右,而工龄超过3年后,这个比例开始明显下降了。


    clip_image016


    再看高收入群体,我们发现在使用Erlang、Perl、Scala技术的人中,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1.2%、36.7%、36.4%。但我不建议大家一窝蜂地去学习这些语言,因为同时发现它们的样本量极低,分别是17、98、11,远小于近万份的总样本量,看来主要是物以稀为贵,会的人少,自然收入就上去了。


    clip_image018


    结束语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结合英语技能、学历高低对开发者的薪资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结果和常识是一致的,即英语、学历越高,获得高薪资的比重越大。总的来说,开发者要想过更好的物质生活,重要的是在专业性上下工夫,因为尽管随着城市(考虑消费水平在内)、技术平台、行业等外在条件的不同,低收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千差万别,但高收入群体的比例是基本接近的。